她说:要像一匹野马,在人生的旷野奔驰
她看朝霞满天,
看落日西沉,
看格桑花自由绽放;
她走过了很多个迷茫的夜晚,
终于带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大步向前

《自由的格桑花》
21年的夏天
她走出高考考场
眼里充斥着迷茫
她不知结果怎样
也不知何去何从

24年的夏天
她接过浙大的offer
目光坚定
21岁的她俯身
轻轻拨弄18岁女孩的头发

奋斗
她是21级金融数学专业的刘亚潇,
在西财的培养下,
一路过关斩将,
最终保研至浙江大学
Q:保研路上自认为最关键的特质
“可能是有恒心吧”,开始准备保研那会儿就仔细阅读了细则,大致确定下来每学期在成绩和比赛上要达成什么目标,后来也慢慢开始规划科研和实习,每学期基本都在‘按部就班’地完成计划。
这是一场马拉松,意味着你的每次作业和pre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,但这个长期主义的过程也同时意味着,一次失误决定不了什么。考试没考好,比赛没拿奖,他们都只是这条路上的沧海一粟,比起一次定结果的选拔性考试,推免这个选拔机制给了我很多次重头再来的机会。”

Q :保研期间经历过低谷期吗?是怎样度过的呢?
“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”,她说。“我三番五次跌入这样的情绪陷阱,比如大一结束时纠结要不要留任部长,要不要参加交换项目,作业、考试、实习、论文的ddl同时涌来时,我是不是该有所取舍。后来发现,这些困惑都能归因于我了解到信息太少,而一个人稀里糊涂想的太多。其实和朋友沟通、向前辈请教会好很多,让其他人带你跳出一亩三分地,看看事情的另一面。”

她说:从高中到大学,发现身边很多人(包括我自己)都有一种努力羞耻症,害怕努力被看到,或是努力了又失败了的样子被看到。我们笨拙地掩饰着自己的努力,希望一切成功都看起来云淡风轻、毫不费力。
然而越长大,我越觉得努力是一项难能可贵的品质,我无比欣赏对某一件事能持之以恒努力付出的人。大家总是乐于分享自己成功路上的方法论,却避免公开谈论自己那些默默努力的时光。然而正是那些日复一日的、看似没什么意义的持续付出成就了一个人。

科研与竞赛
问及学习经验时,她谦虚地回答道自己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讲的。“但说到教训,我比较后悔大学期间做的科研尝试太少了,没有找到愿意深耕的学术领域,以至于夏令营报名时面对硕博和直博项目望而却步。”科研上,她认为大创是科研小白的不错选择,学科兴趣上,金融经济方面推荐b站up主小lin说,应用统计和管科方面推荐打数学建模比赛。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多多尝试,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与天赋所在。

去没人的岛,摸鲨鱼的角
保研是看起来最好控制、最光鲜亮丽的一条路,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出路。我们常听到“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”,但当我们面前铺满了密密麻麻的轨道时,我反而敬佩那些勇敢的开辟、选择其他道路的人。我现在常常提醒自己,不要把价值建构在绩点、排名、奖学金上,自我价值不该用数字来衡量,更不要因为他人的璀璨而忘记自己的灿烂。



“我特别喜欢死亡诗社里的一段话,‘学习医药,法律,商业,工程,都是高尚的人生目标,也是人类生存发展之必须,但追求诗与美,浪漫与爱,却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’”。最后,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参加感兴趣的社团活动,报名喜欢的选修课,多运动多出游,把握住美好的本科时光。